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水电煤气缴费也要进信用记录 你的信用打折了吗?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09-10-16 08:41

已经酝酿了7年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近日终于揭开面纱。记者获悉,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对于个人信用污点记录的保留时长进行明确,即信用不良记录5年之后将不再公布,犯罪记录公开的时效则为7年。

 最短5年,最长7年

信用卡普及伊始,不少持卡人因为不懂其中的诀窍,都有过“委屈”的不良信用记录,例如没有开卡也要交年费,还款要交罚息等等。不少人甚至连贷款买房都受到影响。因此,《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一露脸,市民最关心的就是,不良记录会保存多久?

记者获悉,《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首度提及“负面记录保留期”问题,指出“征信机构不得披露、使用自不良信用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已超过5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以及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超过7年的个人犯罪记录”。

据人行南京分行人士介绍,就目前的常规做法而言,负面记录的保存期是从该笔贷款还清之日开始计算的。对银行来说,信用卡一般保存两年内的信用状况,所以记录可以逐步更新。不过在住房按揭贷款中如果出现还款的情况,在贷款还完之前这项记录不会消除。

而按照美国的做法,一般负面信息保留7年,破产的、特别严重和明显恶意的负面信息保留10年。超过保留期限,负面信息就将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被删除。征求意见稿中情节轻的保存5年,情节重的保存7年,基本与国际通用做法接轨。

收入、纳税等情况不征集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讨论阶段时,争议较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征集信用的同时,会不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事实上,征信就是搜集信息,证明你的信用。这个过程不可避免会涉及个人隐私,但是为了限度保护“核心机密”,征求意见稿列出5类“禁区”,禁止征信机构涉及。

这5类个人信息分别为:民族、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所属党派;身体形态、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收入数额、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纳税数额;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收集的其他信息。

哪些是信用信息,征求意见稿中也有说明。即指能够反映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包括身份识别、职业和居住地址等基本信息;在贷款、使用贷记卡或准贷记卡、赊销、担保、合同履行等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与信用有关的交易记录;其他相关社会公共信息等。

记者还了解到,另一项与《征信管理条例》相配套的《信息披露条例》,也正在起草中。

信息记录有误可“翻案”

不少市民会觉得,我又不用信用卡,信用好不好无所谓。事实上,征信是一种趋势,未来个人信用将更直接地和金钱挂钩。

央行金融服务二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欧美国家,几乎每个有经济活动的人都有自己的征信报告,应用范围包括贷款买房、申请信用卡、买保险、租房、找工作、享受政府福利等。未来,国内个人信用报告应用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泛。

就目前而言,信用记录好的市民,可以提高个人得到银行贷款的机会。如果信用报告中显示,你一贯按时还款、认真履约,银行不但会爽快借钱给你,还能给出较低的利率。南京一些银行已经在尝试“信用担保”的模式。好几家推出了个人信用贷款业务,无需担保人用财产抵押,凭借个人的信用就能从银行拿到钱。有的产品贷款额度可以达到40万元。

《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市民每年有一次免费获取其信用报告的权利。如果发现其中有“冤案”,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征信机构将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异议信息的核查和处理,书面答复异议申请人。如果征信机构不这样做,提出异议的市民,可以要求该征信机构一次性删除其全部信息。

全省5385万户进入数据库

记者从央行南京分行获悉,截至今年5月,央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涵盖了江苏5385万户个人信息,其中个人贷款账户1085万户,个人信用卡账户1779万户,入库贷款余额5825亿元。可见,征信条例涉及面极广。

而对于这样一个条例,各界也存在不同声音。在市级机关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认为纳税数额不属于征集范围,显然不妥,毕竟缴税情况是体现一个人是否诚信的一个重要的标尺。

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真正健全的信用体系,不良记录的保存期不应只有7年。特别是对多次违规者,不良记录应该永远存在,可以不出现在信用报告的明细中,但是不应该删除。

此外,征信机构评估公民的信用,谁来评估征信机构的信用?这些问题都摆在立法者的面前。但无论如何,这一条例的出台,将推动我国信用制度的完善,让“诚信”两个字更加量化,有法可依。

本周头条:

2009秋季房交会消费者购房意愿调查

第48届房交会27家单位、29个楼盘已经确定参展

南通9月出现“新地王”,土地成交较8月翻番

2009重点城市房地产交易纵览(10.5-10.11)

9月土地市场活跃 成交价格大幅上涨

房天下:新青年购房调查报告 专属买房定律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南通房天下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