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期回顾 |
---|
内容摘要 |
残垣下的告别 南通五一路再造新"繁华"灯火辉煌、热闹拥挤、商品海淘、烧烤小吃……在许多南通人的记忆中,五一路夜市一条街代表着一段津津有味的生活往事。如今,红红火火绵延数百米的小商品夜市不在,取而代之的则是干净整洁的道路以及10月8日正式开张的便民疏导点。道路通畅了,环境整洁了,摊位秩序了,购物方便了……告别了“曾经的脏乱差”,五一路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繁华的到来。 10月23日,笔者在南通纺院东侧的五一路沿线看到,分散林立的路边小店不见踪影,一度热闹活跃的马路市场盛况不在,沿街住宅只剩下残垣断壁。五一路教育路东北侧的便民疏导点内,摊位干净宽敞,秩序井然,夜晚人头攒动,一片热闹景象。 南北交通主动脉 繁华背后的“多彩记忆” 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南通不断向东挺进,为了便利主城区及东部居民的出行,位于工农路及通京大道之间的南北向的五一路于2009年顺利建成通车,并因初建设的路段位于崇川区文峰街道五一村境内而得名。作为市区南北方向的交通主动脉,五一路为缓解市区交通拥堵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对于通城百姓来说,五一路已经不仅仅只是一条路,而是一段置身繁华夜市的“多彩记忆”。 由于地处高校集中区以及居民生活区,五一路至教育路路段自通车后,路两边聚集了众多流动摊点。商家们纷纷看准学校周边的商机,在沿线破墙开店、乱设摊点、占道经营,逐渐形成了绵延数百米的小商品夜市,“多、杂、廉、露”的特色深入人心。一到夜晚,五一路道路两侧及周边路口便被各种摊点占据,俨然变成了一个热闹的集市。因为商品丰富,价格便宜,还有不少小吃,所以吸引了不少大学生及附近的居民前来淘货。与此同时,作为南通比较具规模的夜市,五一路还培养出一批小商品零售商。每到下午4、5点钟时,五一路变开始“热闹”起来,忙着搭棚摆摊的小商贩、下班逛街玩乐的市民、吆喝着吃饭的烧烤龙虾摊,将原本空旷的道路两侧被挤得不留一丝空挡,场景很是壮观。 乱象频出令人忧 问题突出亟待治理 随着夜市人气的不断提升,由此引起的环境卫生、交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小商贩占道经营,既影响市容市貌,又阻碍交通,还给周围老百姓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与南通城市规划和文明创建的要求格格不入。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汇集了各种流动摊贩400多个,沿线违法店面四五十家。 曾经的这里:“五一路青年路北”公交车候车亭变成了卖衣服、卖装饰品的售货亭;9路、51路公交车都无法在指定位置停靠,只能停在快车道上让市民上下车;五一路青年东路口至教育路口的路段,两侧的人行道成了小商品经营的摊位,盲道全部被货架、摊位占用; 青年东路南通大学生公寓大门口至南通职大东,百米路上占据着二三十家小吃烧烤摊、小商品摊位等,南通职大东侧的小巷内,近40个小摊点,一到夜晚,这里边烟雾缭绕,气味难闻;途径这条道路的汽车、非机动车十分不便,甚至没有了快车道慢车道。 临时疏导点实现双赢 小商贩不用“打游击”老百姓购物更方便 今年,市区“八横八纵一环”路网沿线综合整治工程将五一路环境整治纳入范畴。7月份,学田街道已经对青年路、五一路沿线开展拆违拆破拆旧行动。为全力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学田街道坚持疏堵结合,在五一路教育路路口东北侧开辟了一块临时疏导区,疏导以原有流动摊点为主体的经营户,将他们的摊位安置在这里,从规范管理上入手,让夜市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10月8日,便民疏导点正式启动,由此形成的五一路小商品夜市正式开张。试营业以来,来这里购物的人不断增多,摊位对比此前也更加干净宽敞有秩序。据了解,临时疏导区占地7200平方米,分成经营区和停车区两块,经营区设鞋类、小商品、服装区三部分,共有225个摊位,每天从下午4:00营业至晚上10:00,每位摊主只需每月缴纳500元,这其中包括了水电费、帐篷租赁费、摊位费等等,很是划算。同时,疏导区内装有摄像头,学田街道也协调多组力量,实施定人定点定时管理,实现长效管理。 崇川区副区长顾德华说:“五一路临时疏导点的设立,是坚持疏堵结合、长效管理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政府投入,将五一路及周边占道经营的摊点疏导至场内经营,既改善市容环境、方便市民生活,同时也解决部分下岗人员、家庭困难人员的就业,实现了双赢。 ” |